11月5日上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科技创新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科创中心”)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总结暨2026年度申报动员会召开。校(院)党委委员、副校(院)长张占军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科创中心常务副主任辛玮主持。
张占军充分肯定了科创中心在2025年度基金申报立项中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是衡量高校和科研机构原始创新能力的核心标尺,更是驱动学科建设、汇聚优秀人才、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引擎,对于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支撑学科建设、以及研究人员构建稳定的学术梯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勉励大家要站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度,深刻认识承担国家基金项目的光荣使命与重大责任。他强调,校(院)拥有得天独厚的临床资源,要牢固树立“临床需求牵引基础研究”的导向,主动加强与附属医院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临床中发现的科学问题,推动临床与基础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探索“临床牵引基础、基础赋能临床”的螺旋式上升创新范式。国自然基金项目既是科研成果的产出过程,更是锤炼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淬火炉”与“主阵地”。要通过承担国家任务,有意识地发现、培养和凝聚一批战略科学家和优秀青年人才,形成“以大平台凝聚大团队、以大项目支撑人才成长、以高水平人才催生重大成果”的良性循环,最终全面提升校(院)的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影响力。
辛玮对科创中心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展开深入总结与系统分析,不仅剖析了当前基金申报的整体现状与潜在突破点,还从学科分布特征、人才类项目突破成效等关键维度,进行了多视角的深度解读。同时,她针对现有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要点进行梳理阐释,并结合2025年新引进学术带头人的专业背景与研究方向,对PI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她明确了2026年国自然基金申报“量质齐升”的总体目标,并围绕动员摸底、精细化辅导、跟踪反馈等全流程管理的关键举措,制定了步骤清晰、责任明确的行动路线图。她特别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筑牢学科发展根基,强化人才战略支撑的关键支点,中心将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响应临床实际需求为核心牵引,以校(院)人才培养计划为重要支撑,进一步强化PI团队协同建设,推动创新力量从传统“单打独斗”模式向高效“矩阵协同”模式转变,为科研创新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会议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马春红作《如何更好的设计科研思路和申请基金》学术报告并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从评审专家和资深申请者的双重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高水平项目申请的核心要素。结合大量生动案例,系统讲解了从国家需求出发,结合自己内生兴趣,在临床实践中凝练关键科学问题。从已有研究中延伸出新的科学问题,从学科交叉中碰撞出新的科学问题,以保证选题的创新性。并指出如何构建逻辑严密且创新点突出的研究思路,对申请书中各环节的撰写技巧与常见误区进行了精准指导。整场报告内容翔实、见解独到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科创中心骨干副教授焦瑾结合自身从青年基金到面上项目的成功申报经历,进行了毫无保留的分享。她以“看图说话”为核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原创、自制的示意图提升申请书的质量与表现力。图片运用不应局限于技术路线,在立项依据、背景进展等部分同样可以借助示意图进行高度总结与直观展示,从而全方位提升申请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她的分享经验生动具体,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

本次动员大会层次分明、内容充实,集战略指引、系统部署、专家辅导与实战经验于一体,成功营造了“全员动员、全力以赴”的积极氛围。中心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以报促“管”,以报促“建”,以报促“研”,以报促“信”,在新一轮申报中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突破,为校(院)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科创中心领导班子、PI及骨干教师代表8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作者:侯文燕 责任编辑:李冬月 审核:张书平